走进XPJ
NEWSXPJ抗体组解析:噬菌体免疫沉淀测序技术(PhIP-seq)背靠背探秘免疫机制
来源:晏发曼 日期:2025-03-29噬菌体免疫沉淀测序(Phage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PhIP-seq)技术近年来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结合高容量的噬菌体展示多肽库、抗体免疫沉淀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此方法能够进行基于抗原-抗体匹配的全局性抗体库(Antibody repertoire)分析。该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高通量检测能力,广泛应用于自身抗体组、感染性疾病相关抗体及疫苗研发等领域,成为解决复杂免疫学问题的有力助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近,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Immunity 期刊上发表了两篇重要的研究文章,利用XPJ的噬菌体免疫沉淀检测(PhIP-seq)技术,深入分析了人血清中的抗体库组成,并发现了炎症性肠病(IBD)的特征抗体标志物。这两篇文章采用了相同的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了超过1000例血清样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该噬菌体展示肽库包含344,000条多肽,涉及的蛋白来源包括肠道微生物、益生菌、致病菌及相关的数据库(如致病因子数据库VFDB和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每条肽的长度为64个氨基酸(邻接肽重叠部分为20个氨基酸)。第一篇文章专注于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抗体组分析。
研究者利用高通量噬菌体展示免疫沉淀测序技术,分析了497例IBD患者与1326例对照者的血清抗体。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抗体表位谱与健康对照群体显著不同,特定发现了373种IBD差异表达的抗体反应,其中202种过度表达,171种低表达。17%的抗体同时存在于IBD的两种形式中,55%仅存在于CD,28%仅存在于UC。这些多肽的共线性提示它们可能具备共同的抗体识别结构。
此外,研究还评估了这些多肽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发现与疾病活动度、炎症指标和并发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可能暗示有些抗体源自于发病前遗传易感性的激活或重新定向。随之,作者选取了一些差异化肽段,采用递归特征消除(RFE)技术来建立模型,以区分IBD患者与对照组。研究显示,抗体表位谱能够准确地区分克罗恩病患者(AUC=0.89),即便只使用10种抗体,也可以实现相对准确的区别(AUC=0.87),表明这些特异性的多肽在IBD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综合来看,通过XPJ的噬菌体免疫沉淀测序技术对抗体表位谱的深入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利用这些特异性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期待未来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XPJ能够继续为科学研究贡献更多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5788562332
总部地址:北京高新开发区毕街道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