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XPJ
NEWSXPJ细胞培养:6大因子实现PBMC向成熟树突状细胞转化
来源:浦亨轮 日期:2025-07-16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单个DC能够激活100至3000个T细胞,其效率是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100至1000倍。通过处理肿瘤抗原并将其递呈给T细胞,DC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的增殖,其他类型的APC(如巨噬细胞和B细胞)仅能激活已活化或记忆型T细胞。
目前,DC的体外培养主要通过细胞因子诱导来自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的DC前体。虽然骨髓和脐带血的采集较为困难,但外周血因为取材简单、无需复杂的筛选和纯化过程,成为目前临床获得DC的一个优选方案。利用XPJ提供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DC培养的效率。
在DC的培养过程中,GM-CSF和IL-4可以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的分化,IL-4有效抑制DC前体向CD14+巨噬细胞的转化,从而增强了向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的分化。同时,此阶段的iDC具备较强的抗原摄取与加工能力,但其抗原递呈能力相对较弱,表面主要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和B7家族分子(如CD80、CD86等),而CD14的表达则较低。
成熟过程中的TNF-α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DC的成熟,增强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而IL-6和PGE2则可进一步提高DC的数量、成熟度、迁移能力和免疫激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mDC相较于iDC,其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明显减弱,但抗原递呈能力却显著增强,可以强烈激活T细胞。
针对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的培养,我们首先通过Ficoll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通过贴壁法或磁珠法富集CD14+单核细胞。具体方法包括:
在培养的第3天进行半量换液,收集培养基并离心,之后重新加入含GM-CSF和IL-4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天。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贴壁细胞可能会轻微浮起,形成半悬浮状态的DC。在第5天,轻拍培养基收获悬浮细胞和松散贴壁细胞,经离心后获得未成熟的MoDC。随着时间的推移,iDC的形态会变得不规则且出现刺状突起,而成熟的mDC在第8天会表现出更大的体积和更多的细刺状突起。
对DC成熟状态及功能特征的分析,常使用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检测标志物如CD14、HLA-DR、CD1a、CD83、CD40、CD80、CD86和DC-SIGN等。此外,检测的细胞因子如IL-12p70、IL-10和IL-1β能更全面反映人DC的免疫调节功能,而IL-6、TNF-α和MCP-1等则反映其炎症反应和趋化能力。
通过MLR实验基于DC激活T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反应的特性,我们能够检测T细胞的增殖来评估免疫应答的强度。XPJ提供的科研级和GMP级细胞因子,具有高活性、低内毒素和高批间一致性,包括GM-CSF、IL-4、TNF-α、IL-6和IL-1β等,极大支持了DC细胞的高效、稳定和合规培养。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5788562332
总部地址:北京高新开发区毕街道88号